当前位置:资讯 > >正文

迈向卓越品质:掌握BIQS1合格与不合格物料的区分 环球通讯

字数统计:4188字 预计阅读时间:约8分钟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制造业中,品质管理是保障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的关键环节。本文将详细介绍BIQS1的核心要点,包括合格与不合格物料的定义、识别、处理及遏制等内容。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,将有助于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品质问题,提升企业的品质管理水平,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。

01 One

BIQS-1与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要求的区别与联系

BIQS-1关于合格与不合格物料区分的指导,与IATF16949关于不合格品控制的要求相辅相成。 IATF16949要求,组织应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出进行识别和控制,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。此外,IATF16949还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提出了详细要求,包括纠正、隔离、退货、暂停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、告知顾客等。

BIQS-1的核心目标是明确合格与不合格物料的定义、识别、处理及遏制等方面的具体内容,以便更好地实施IATF16949中的不合格品控制要求。 二者在目标上一致,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BIQS-1提供了更详细的实践指南。通过学习与实施BIQS-1,可以提高组织在应对品质问题方面的能力,提升品质管理水平,满足IATF16949的相关要求,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。

02 Two

BIQS-1合格与不合格物料区分的条文要求

1.建立不合格物料处理流程,确保员工理解如何处理不合格/可疑物料并遵守。

2.合格物料的堆放、存储和标识符合要求。

3.不合格品/可疑品需清晰标识和/或有效隔离(如红、黄、绿颜色标识)。

4.建立发布的遏制流程,确保建立有效的遏制断点。记录相关遏制行动和结果。

5.按照产品的追溯要求建立追溯方法,对返工件也有相应追溯(如需)。

03 Three

BIQS-1核心要点的理解与应用

1.合格/不合格品的定义和识别

不合格品包括:可疑品、报废品以及可返工返修的不符合品。

a. 标准化的、清晰完整的合格/不合格定义:

●每个缺陷类型需有明确的(不)合格标准,最佳形式为图文并茂,必要时加上量化标准。

●明确各类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,如报废、拆解回用、返工或返修。

●员工培训与理解:通过标准化定义、相关文件等有效配置、有效的培训(如 BIQS-24 培训),确保员工准确理解合格/不合格定义并能够准确识别对应的品质。

2.合格/不合格品的标识、隔离

采用一致的标识系统识别可疑品和不合格品(例如信号灯目视化管理:红-黄-绿)。

不合格和可疑材料需在适当区域隔离。报废品要防止被误用。

a. 使用统一、标准的区分定义,如红色表示报废品,黄色表示可疑/可返工返修品,绿色和其他明显区别于红黄的颜色表示合格品。

b. 采用标签、标记、色标、划线区域等方法进行清晰的标识,以有效避免不合格品被错误使用。

c. 设定合格/不合格品/可疑品堆放区域,实现有效隔离。不合格品及可疑品不能被随意取出,如自动剔除工位,仅授权人员才能处置可疑品/返工返修品。

3. 合格/不合格品的记录和处置

a.不合格品的记录包括工位、缺陷、数量、报警线

b.实时记录和有效管理方法,推荐使用电子化的跟踪管理系统进行记录、处置和跟踪。

c.交接班、产品切换时必须及时处置不合格品。

4. 缺陷的报警和处置

a. 在生产过程中,对缺陷进行实时监控与报警,提醒操作员注意并进行及时处置。

b. 针对报警的缺陷,员工需要进行判断并根据相应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理,如隔离、报废、拆解回用、返工或返修。

c. 对于频繁出现的缺陷报警或严重缺陷,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,以提高产品质量。

5. 数据管理与分析

建立并分析绩效图表和目标,以用于持续改进。

a. 对不合格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,及时发现异常或或TOP缺陷寻求持续改进的方向。

b. 计入现场FTQ并进行数据管理。

c. 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。

6. 不合格品的遏制

不合格品遏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,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后续工序或客户端。

●启动遏制: 当发现的不合格品不是孤立存在,而可能存在于原材料/分供方、来料、前工序、后工序、在库完成品或客户处(甚至已流到用户处)时,应考虑启动遏制。

●定义遏制范围: 清晰有效地定义遏制范围,确保遏制的全面性和完整性。特别关注生产线、在线存储区域、不合格品区/报废区、实验室等零星区域(如有)、在途、中间仓储区等。

●预先识别遏制区域: 识别所有需遏制区域并建立对应的遏制清单,包括在库数、在途数、半成品数等。

●建立遏制检查方法: 建立经批准的遏制检查方法,包括必要的作业指导书、检查操作方法和合格&不合格标准等。

●基于生产记录进行遏制: 确保数量的符合性,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后续工序或客户端。

●沟通与协作: 有效地进行内外部沟通,确保不合格品的遏制工作得到充分的支持和配合。

●建立清晰的断点: 明确遏制过程中的关键节点,以便于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阻止不合格品的传播。

●保留完整记录: 保存遏制记录单,以便追踪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。

●管理层参与: 在必要时,邀请管理层参与遏制过程,如对于放行决策等。

案例:

在冷墩过程中,发现钢丝材料出现开裂现象。为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后续工序或客户端,遏制案例如下:

1.启动遏制: 一旦发现钢丝材料开裂,立即启动遏制程序。考虑到开裂现象可能存在于原材料/分供方、来料、前工序(采购钢丝圈)、后工序(搓丝)或客户处,遏制措施需要全面实施。

2.定义遏制范围: 明确遏制范围,包括生产线、在线存储区域、不合格品区/报废区、实验室等零星区域(如有)、在途、中间仓储区等。

3.预先识别遏制区域: 识别所有需遏制区域,建立遏制清单。例如,在库钢丝圈数量、在途钢丝圈数量、半成品冷墩数量等。

4.建立遏制检查方法: 根据钢丝材料开裂现象,制定相应的遏制检查方法。包括编写作业指导书、检查操作方法和合格&不合格标准等。

5.基于生产记录进行遏制: 分析生产记录,了解哪些批次的钢丝圈可能存在开裂问题。遏制这些批次的钢丝圈,防止流入后续工序或客户端。

6.沟通与协作: 通知供应商、生产部门、质量部门、客户等相关方,告知钢丝材料开裂的情况,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。

7.建立清晰的断点: 在生产过程中设立检查节点,例如在冷墩完成后进行抽检。一旦发现开裂现象,立即停止生产并采取纠正措施。

8.保留完整记录: 记录遏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,包括遏制的批次、数量、检查结果、处理措施等。以便日后追踪和分析。

9.管理层参与: 在遏制过程中,邀请管理层参与重要决策,例如针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,如报废、返工或退货等。

04 Four

BIQS1评审的要点

1.确认员工理解如何处理不合格/可疑零件。 通过现场核查,确认员工了解如何处理不合格/可疑物料。

2.确认合格物料的堆放、存储和标识是有效的。 核实现场合格物料的处理、存储和标识符合相关规定。

3.确认不合格/可疑物料被清晰的标识和/或有效的隔离,有效应用红黄绿色标进行标识、定位和隔离。 通过现场核查,确保不合格/可疑物料的标识和隔离措施得当,并遵循红黄绿色标识系统。

4.确认过程中所有被移出的产品都被有效标识和/或隔离,能避免被错误使用并记入FTQ。 审核移出过程的产品标识和隔离措施,确保物料处理得当并记录在FTQ中。

5.确认使用区域遏制工作表,对零件可能存储的所有区域(包含临时存储区域)进行了遏制。 遏制范围必须涵盖从进料,加工到发运的全部过程。验证区域遏制工作表的使用情况,确保所有潜在的零件存储区域得到妥善遏制,范围包括进料、加工和发运环节。

6.报废或可疑物料与正常物料必须有效隔离。 确保现场报废或可疑物料与正常物料得到有效隔离,避免混淆和误用。

7.自动剔除工位剔除的零件不能被随意取出,隔离物料的取出须有相应的管控方法以避免被错误使用。 检查自动剔除工位的设置和管理,确保剔除的零件不会被随意取出,防止误用。

8.物料应该被物理性标记(如贴标签、划标识等)或喷漆,除非能通过其他方法(如电子系统)有效识别,避免被错误使用。 审核现场物料的标识方式,确保物料得到清晰、有效的标识,防止误用。

05 Five

总结

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实例,我们了解了BIQS1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它来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物料。我们明确了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,掌握了如何识别、隔离、记录和处置这些物料。同时,我们还深入研究了遏制流程的相关概念和方法,以有效应对潜在的质量问题。

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,企业需重视BIQS1的实施,并通过有效的培训、管理和沟通,使员工能准确理解与操作相关流程。综合运用BIQS1的策略和方法,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品质管理水平,实现持续改进,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。

BIQS介绍

Buult in Quality Supply Basic(简称BIQS)是源自于通用汽车(General Motors,简称GM)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。GM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,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高品质标准。这一体系要求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制造质量(Built-in Quality)的理念,以确保产品质量从源头得到控制。目前已成为汽车行业主机厂的主流要求,并且其内容已成为IATF16949要求的一部分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