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资讯 > >正文

环球消息!“大网电”点亮崩孜村的新生活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4月底,在70多公里长的土石路上,记不得拐过多少个弯,翻过多少道坎,国网萨迦县供电公司供服人员达娃、普确一路前行一路尘土飞扬,来到了日喀则市萨迦县查荣乡进行日常线路巡视。

车子一停在山坡上的崩孜村里,就引来一群大人、孩子的围观。崩孜村,海拔4485米,地处山沟峡谷间,16户96人,用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在此繁衍生息。2013年乡与村之间的简易公路通车,2019年全村实现脱贫摘帽。

“2022年7月1日崩孜村接入国网电,新立高压电杆41基、低压电杆7基,延长高、低压线路近4千米,新装1台50千伏安变压器,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。”为村民排查用电设备的达娃介绍。

这个季节,山外已是春意盎然,绿树红花;山内的崩孜村四周,层层叠叠的山峦光秃秃的,缺少绿色植被,便了无生机。经历秋冬季枯水期,紧邻的达更加姆(音译)峡谷里干涸的水库库干主要河道也露出了嶙峋的怪石,更多添了几分萧瑟。

“年长的村民在家养牦牛、绵羊、藏鸡,种青稞、土豆、油菜、藏葱,村里30多名青壮年就靠生态岗位、修路、运输等,实现了稳定增收。”崩孜村村支书扎西说,如今户均牦牛达10头,种植十余亩藏葱,年产量2万多斤,市价一斤12元左右,202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比5年前增加4000多元,通大网电后,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,幸福感普遍增强。

今年45岁的桑珍,20岁出头经人介绍从帕林村嫁到崩孜村,那时全家四五口人有12亩田,牦牛、绵羊不到10头,照明、做饭、取暖等全依赖烧牛粪,生活贫苦。现在,一家十口人,绵羊数量100多头,5个孩子有2个大学、2个高中、1个中学都在内地读书。

一年四季,桑珍每天天没亮就起来挤牛奶、打酥油茶、做早饭、打扫卫生等,晚饭后全家人围着电视机追剧,23点多休息。过去烧牛粪天黑就睡下,光伏发电照明都不够用,更别提通风机给青稞除湿、打酥油茶、电饭煲使用了。去年,听说要通电,提前添置了电视机、洗衣机、冰柜,桑珍边笑边打开两台冰柜展示冷冻的大块牛羊肉。

一旁的村医平琼也说,2006年初中毕业,他听从村医阿爸的劝说,报名到乡卫生院学习,为崩孜村、曲多村、江贡村、扎西岗村4个村村民看病。光伏发电那会儿,照明不够用,天一擦黑就没办法输液。电有保证后,村医务室换了大瓦数灯泡,晚上输液也没问题。他想着有进修机会,要再提升一下诊疗水平。

今年以来,每户村民平均月电费有百元左右,等到了扎堆炒青稞、电磨青稞、炸菜籽油时,家家户户的用电量会迅速攀升,还需要供电公司继续为崩孜村护航才行,扎西说。

通了大网电后,崩孜村用电质量显著提升。“我们公司与村子建立长效联系机制,还不定期开展走访、电话沟通,帮助村民对线路、用电设备进行拉网式检查,全力保障电稳,助力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。”国网萨迦县供电公司负责人普琼说。(陶丹丹 贺孝平 拉吉)

标签:

推荐阅读